7-3 陀飞轮

陀⻜轮四两拨千斤地解决了困扰机械表多年的地心引力对走时影响的问题。原本只是为了追求精确度,却在两百年后成为收藏家们眼中的至宝。任何一款表只要有了这直径一公分左右的微小装置,身价就宛如⻩袍加身般飙涨。正因为如此,众高端品牌莫不倾力研发,无论从走时精度切入,还是加强视觉效果,陀⻜轮都变得更具深度与赏玩价值。

 

 

 

图说:格丽Octo Tourbillon Sapphire系列腕表。

 

本篇相关辞典
Astrotourbillon / Astrotourbillon 天体运转式陀飞轮

卡地亚于2010年发表之设计,将擒纵机构安置于秒针上,以每分钟一圈的速度围绕着表盘中心旋转,以类似天体运转的方式形成陀⻜轮机制,既能欣赏机械之奥妙同时兼具视觉效果。

图说:卡地亚Astrotourbillon天体运转式陀⻜轮。
Carrusel (Karrusel) / Carrousel卡罗素

丹⻨籍制表师班内·邦尼克森(BahneBonniksen)所研发,并在1892年申请专利之旋转擒纵装置。当初设计目的着眼于简单又易于制作,但52.5分钟才环绕一周的转速被认为效率不彰,且视觉效果也远逊陀⻜轮,因此越来越稀少。直到宝珀和雅典相继改良,并推出特色表款,卡罗素才又重新回到腕表表盘之上。

图说:宝珀的卡罗素陀⻜轮,是目前市面上极少数的卡罗素腕表。
Central tourbillon / Tourbillon centrale 中置陀飞轮

欧米茄在1994年发表的革命性创作,首次将陀⻜轮机构放置机心正中间,如此一来时、分指针便需耗费心力加以改造,于是这种将陀⻜轮置于表盘中央的独特表款,也成为欧米茄精湛技艺的象征。

图说:欧米茄是中置陀⻜轮专家。
Double tourbillon 30° / Double Tourbillon 30° 三十度双体陀飞轮

高珀富斯的成名作品。精确来说,是一个“单体双轴” 的陀飞轮。分内外两层框架,外层是将旋转速率拉长至四分 钟的一般陀飞轮框架,内层反而一分钟旋转一圈,但轴心却 倾斜了30度角。利用不同转速和倾斜角度,将地心引力所 造成的方位差尽可能抵消。

图说:高珀富斯的30°双体陀飞轮装置。
ExoTourbillon / Éxo Tourbillon 外置陀飞轮

万宝⻰独家研发出的独特陀⻜轮装置,“Exo”字根由希腊文衍生而来,意为“外部”或“外侧”,指将螺丝摆轮置于陀⻜轮旋转框架外侧。一分钟外置陀⻜轮独家专利复杂装置完全由万宝⻰制表大师自主研制,于2010年首次推出。它有别于传统陀⻜轮,将整个擒纵系统包含摆轮、擒纵叉跟擒纵轮等零件都装置于陀⻜轮框架内,而是把摆轮放到框架外面,如此一来可取得三大优势:首先可维持大摆轮装置,运行更稳定;其次,缩小陀⻜轮框架可节省动能消耗约30%;最后是整组陀⻜轮的造型更独特,更具观赏性。

图说:万宝⻰外置陀⻜轮计时码表。
Flying tourbillon / Tourbillon volé ⻜行陀⻜轮轮

又称作飞行陀飞轮。与固定两侧的传统陀飞轮不同,浮动陀飞轮只使用一个固定点,使这一结构宛若在笼架中“浮动”,视觉上更为清楚立体。通透的框架中,摆轮和擒纵轮一分钟旋转360度,蓝钢小秒针于陀飞轮框架上指示时间流逝。1920年,制表业先驱、德国格拉苏蒂制表学校教师阿尔弗雷德·海威格 (Alfred Helwig) 以惊人巧思,赋予陀飞轮这一高级钟表领域具有挑战性的复杂装置看似无重漂浮的外观。

图说:爱彼皇家橡树首款自动上链浮动式陀飞轮镂空腕表
Freak Tourbillon / Merveilleux de Tourbillon 奇想陀飞轮

雅典表于2001 年推出的独特陀飞轮机构。其采用独特的设计,不使用表冠、指针、表盘,直接正面布置整个轮系旋转指示时间,以状似船锚的下层桥板连接着腕表中心,作为小时显示;而上层桥板包含一组齿轮、游丝和雅典独有双向硅晶体擒纵装置显示分钟。同时,这也是世界首只应用硅擒纵机构的腕表。17 年来,雅典在这一系列中几经演进,推出过很多独创的技术。

图说:ULYSSE NARDIN雅典Freak Vision奇想创见腕表
Gyrotourbillon / Gyrotourbillon 球体陀飞轮

将陀⻜轮包覆在两层框架中,而内外框架各以不同速率及⻆度进行周期运转,比之传统陀⻜轮更能降低地心引力所造成的方位差,进而维持精准度。积家表从2004年发表第一代球体陀⻜轮Gyrotourbillon 1 之后,便成为这一领域当中的佼佼者,到了2013年,已经推出最新第三代球体陀⻜轮。

图说:积家的球体陀⻜轮,将擒纵装置包覆在双层框架里,是种非常细腻灵巧的微型机械艺术。
OPUS / OPUS 匠心传奇系列

OPUS 匠心传奇系列是海瑞温斯顿的一个独立系列,创 立于2001 年,每一代作品都是与一位或多位制表大师合作 的结晶。迄今为止,该系列从OPUS1 已更新至OPUS14, 但实际并不只有14 款腕表,OPUS 1 是一个三部曲,OPUS 2 则是二重奏,OPUS 3 开始才形成了一代一款的规律。

图说:Opus14腕表的机芯沿袭Opus系列的基因, 是海瑞温斯顿的独有机制,其精密复杂之处 在于两组独立的动力储存。
Quadruple tourbillon / Quadruple Tourbillon 四体陀飞轮

在同一表款中装载了两组30°双体陀飞轮,每一组陀飞轮都各自链接到一套圆形差速装置。由差速装置来平均所有陀飞轮的转速,借以得到最精确的走时频率。

图说:高珀富斯的四体陀飞轮,是品牌重要发明之一。
Stop seconds tourbillon停秒陀飞轮

陀飞轮中配备停秒机制,通过一个微型弹簧掣停螺丝摆轮,从而令佩戴者能够准确设置秒针。不仅如此,停秒机制还可直接掣停摆轮而非陀飞轮框架,防止停秒后产生“后摆”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走时的精准度。

图说:万宝龙外置陀飞轮超薄腕表,陀飞轮配备停秒机制。
Three gold bridges tourbillion / Tourbillon tri-ponds dorés 三金桥陀飞轮

芝柏表在19世纪60年代的原创设计,其概念是以三片夹板分别固定发条盒、传动⻮轮与陀⻜轮擒纵机构。夹板最初呈直条形,后来逐渐设计出箭头形的样式。芝柏表也凭着三金桥陀⻜轮,屡次在欧洲及美国地区夺下展览头奖,如巴黎世界博览会金牌奖等,由于得奖比例实在太高,评审团特颁赠厂方永久评审委员荣衔,自1901年起不得再参展,也因此博得“表中蒙娜丽莎”的美誉。

图说:芝柏三金桥陀⻜轮在陀⻜轮美学领域,有着重大成就。
Tourbillon 24 seconds 24秒陀飞轮

24秒陀飞轮是GREUBEL FORSEY在2007年的发明,利用高转速与倾斜角度来解决地心引力对摆轮的影响。陀飞轮框架每24秒就旋转一周,并以25度角倾斜,更大程度地抵消了地心引力。而GREUBEL FORSEY也在此基础上,持续钻研倾斜角度的可能性,并制作更轻的陀飞轮框架以提高转速。

图说:GREUBEL FORSEY在2007年发明的24秒高速陀飞轮。
Tourbillon carriage (Tourbillon cage) / La carriage de Tourbillon 陀飞轮框架

又称笼架,相当于整个陀⻜轮装置的结构体,将擒纵叉、擒纵轮与摆轮等所有零件框起来,然后装置在秒轮上旋转的笼架。通常由钢或钛金属材质制造。

图说:伯爵的陀⻜轮框架。
Tourbillon cock (Tourbillon bridge) / Pond de Tourbillon 陀飞轮支架

或称为桥架,一般传统陀⻜轮在框架上方,还会有一根横跨在机心夹板上的金属杆,固定住整个陀⻜轮,以稳定这个旋转机构,这根支架称为陀⻜轮支架。

图说:万宝⻰双桶形游丝陀⻜轮,上面的双扭线形支架,至少需费时一周完全手工制作。
Tourbillon 陀飞轮

早期因为怀表都放在胸前口袋或挂在腰间,导致摆轮容易受到地心引力影响而降低精准度。因此宝玑设计出陀⻜轮装置,将包括摆轮与擒纵轮在内的整个擒纵系统以一个框架固定在秒针轮上,让擒纵系统跟着秒针轮每分钟旋转一周。如此一来摆轮无论处于什么方位,都可借由不断旋转来抵消地心引力的影响。

图说:亚伯拉罕-路易斯·宝玑发明了陀⻜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