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腕表篇
跟怀表比起来,腕表的历史相对短了许多,尤其再扣除掉早期不成熟的启蒙阶段,实际上大约只有一个世纪的时间而已。但是因为腕表从怀表中汲取了许多能量,所以如果细细探究历史就会发现,无论款式变化、技术革新、材质改良或者创意设计各方面,腕表历史的精彩程度丝毫不输给怀表。紧接着就让我们从头细说,以16世纪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开端,从装饰性女用腕表谈起,再进入到实用性为主的现代腕表时期,同享腕表百年⻛华。
说起腕表的起源,百达翡丽、宝玑和卡地亚是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品牌,但根据历史记载,其实腕表早在16世纪就已出现。那是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从其臣子兼好友莱斯特伯爵(RobertDudley)那里所收到的礼物,那是个可以挂在臂章上的圆形钻表。然后大约在18世纪90年代日内瓦表厂JAQUETDROZetLeschot(现今JAQUETDROZ雅克德罗的前身),曾经在账本里记录着销售出一枚可以挂在手链上的表。这两个例子主要在于凸显早期腕表的⻆色,即女用装饰配件功能远大于看时间的功能,而且这一⻆色持续到20世纪初,才被实用功能超越并变得男、女通用。所以这时期的所谓“三件式腕表”,意味着腕表采用活动式设计,表头可以挂在手链或手环上,也可以卸除,当然多数以珍贵材质制作并且镶上钻石珠宝,以达到呈现珠光宝气之目的。

史上第一位拥有腕表者,16世纪时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腕表,为装饰女性而生

百达翡丽于1868年售予匈牙利Koscewicz伯爵夫人的第一枚瑞士腕表,采用长方形表壳搭配长方形机芯,镶嵌在黄金手镯上面。
腕表真正浮上台面大约是19世纪初,其中最知名的例子就是宝玑大师按照那不勒斯王后CarolineBonaparte委托,于1812年设计制作完成的一枚椭圆形三问表,并挂在金线编织的手环上。波兰籍制表师弗朗西斯·查皮克(FranciszekCzapek),在还未跟AntoineNorbertdePatek(百达翡丽创办人之一)合作之前,就擅⻓制作腕表,所以后来百达翡丽于1868年制作出第一枚瑞士腕表,可谓顺理成章。这枚售予匈牙利Koscewicz伯爵夫人的腕表,采用⻓方形表壳搭配⻓方形机心,镶嵌在⻩金手镯上面,上述都是标准的三件式腕表。如前所述,腕表的女性配饰⻆色持续到20世纪初,但其实有个特例,德国海军在1880年向GIRARD-PERREGAUX芝柏表厂订制两千枚腕表,这应该是史上首款军表,也是最早的实用型腕表,并且预告了腕表的实用时代即将来临。
实用型腕表首度问世

巴西籍飞行先驱阿尔伯特·山度士-杜蒙。

1892年,爱彼推出史上第一枚三问腕表。
在20世纪之前,女性佩带腕表当装饰,男性用怀表看时间,几乎是个不成文的规定。这样的观点大约在1890年开始被人质疑,并引发持赞成与反对意⻅的两派论战。这一时期发生的事情有:1892年,爱彼推出史上第一枚三问腕表,1896年LONGINES浪琴帮BAUME&MERCIER名士制作女用腕表,IWC万国表于1900年试着用怀表机心制作腕表,OMEGA欧米茄也在1902年开始大量生产女用腕表。随后在1904年,法国珠宝商CARTIER卡地亚传人之一的制表师路易斯·卡地亚(LouisCartier),应好友也是知名巴西籍⻜行先驱阿尔伯特·山度士−杜蒙(AlbertoSantos-Dumont)的要求,设计出表壳两端延伸出表耳,再用表带系住表耳的佩带方式,将表固定在手腕上。如此一来山度士在驾驶⻜机时一低头即可阅读时间,不用从口袋掏出怀表,而这枚经常被冠上第一枚腕表头衔的Santos表,严格来说,是如今实用功能时代的第一枚腕表。

卡地亚于1904年为Alberto Santos -Dumont打造的第一枚实用性能腕表。
腕表质量同步提升

卡地亚于1906年首创酒桶形表壳,内部搭载圆形机芯。
卡地亚Santos腕表的出现,宛如打开禁锢已久的大⻔,实用型腕表⻛起云涌地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1905年欧米茄也开始生产男用腕表,同年ROLEX劳力士创办人汉斯·威斯道夫(HansWilsdorf)也嗅到趋势来临,在瑞士采购大批腕表远赴伦敦成立公司,准备以英国为出发点向全球推广腕表。1906年卡地亚推出第一款Tonneau酒桶形腕表,1911年开始量产Santos腕表。1908年,HEUERWatchCo.(TAGHEUER泰格豪雅的前身)表厂推出一款腕表、项链表、怀表三用的款式。1910年,劳力士腕表在瑞士拿到第一张天文台证书,这也是制表史上第一块天文台腕表;接着在1914年,劳力士腕表在英国格林尼治Kew天文台拿到A级精确证书,这个等级过去只有航海精密时计才能拿到,自此劳力士腕表等同于精准时计的声誉便不胫而走。对腕表怀抱着壮志雄心的HansWilsdorf,解决了精准度问题,接着于1926年推出了首款能防水、防尘的蚝式(Oyster)表壳,并在翌年由英国游泳名将MercedesGleitze佩带蚝式腕表成功横渡英伦海峡。在解决了坚固耐用度的问题后,劳力士做好了在腕表领域发光发热的准备。
一次大战促成腕表大众化
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之前,市场上仍是怀表当道,多数人仍无法接受男人佩带腕表的行为。真正促使社会大众认同男人也可以佩带腕表的看法,进而开辟出大众市场,要归结于1914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地面部队必须依赖腕表以精确同步进行战事;战机⻜行员也跟山度士碰到同样问题,对腕表有高度需求,这一切促使英国陆军在1917年开始,发放腕表到战斗部队,成为军事配备。当1918年底士兵们得胜归国时,几乎是人手一枚腕表,于是腕表不再仅仅是奢侈品或者女人专利,其⻛潮已经势不可挡。1930年曾有个研究机构调查指出,当时市面上所销售的腕表和怀表比率,已经达到50:1的地步,由此可⻅一战之深远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腕表朝着三个主要方向发展,分别是造型、计时功能和自动上弦装置。
装饰艺术带来深远影响

卡地亚于1917年从战场上法国坦克获得灵感制出Tank腕表,堪称首枚装饰艺术风格腕表。

制作于1935年的爱彼镂空雕刻腕表将罗马数字时标与镂空机芯结合,精美润饰的镂空机芯搭配以18K黄金材质长方形表壳。

万国表以Josef Pallweber的设计,所制作的数字显示怀表。
方形腕表的问世首先要归功于装饰艺术运动(ArtDeco)的兴起,其中最知名是卡地亚Tank腕表。这款表在1917年由LouisCartier从西线战场上的雷诺坦克(Renaulttanks)得到灵感,并将第一枚原型表赠与胜利大功臣,美军统帅约翰·约瑟夫·潘星(JohnJosephPershing)将军。卡地亚在1918年开始制作这款表,1922年开发出TankLouis表款,连带促使AUDEMARSPIGUET爱彼、VACHERONCONSTANTIN江诗丹顿以及JAEGER-LECOULTRE积家等知名表厂投入方形表制作。方形表兴起,另外还很有趣地带动起数字表流行,但它可不是电子式或液晶显示,而是种被昵称为Cortébertwatch的地道机械表。此表的主要特征是小时跟分钟都采用数字盘显示,所以表盘上没有指针,只有两个窗口用数字显示时间。该机制于1880年前后由制表师约瑟夫·波威柏(JosefPallweber)研制成功,并且提供给万国表用以制作怀表。因为上、下两个窗口的编排实在太适合方形表了,于是Pallweber授权给Cortébert表厂制作机心,但简化为只有跳时,分、秒都用圆盘转动,方形跳时表于是誉为潮流。
自动上弦系统诞生

劳力士Perpetual movement恒动机 芯,以专利360度 旋转恒动摆陀,加上高效率上弦能力,为自动上弦机芯树立制作标杆。
自动表虽然早在18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于怀表之上,但第一款自动腕表却直到1923年,才在英国制表师约翰·哈罗德(JohnHarwood)手中诞生,并于隔年取得瑞士专利。约翰·哈罗德的设计类似后来的撞锤式自动上弦,自动陀并非360度旋转而是大约300度⻆活动,结构太过精细难以量产而且上弦效率不高,该设计的贡献只是提供一个有用的思考方向。其次,哈罗德为提升表壳防尘防水能力,舍去表冠改用表圈上弦跟调校时间,这也让人使用起来甚感不便。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虽然FORTIS和BLANCPAIN宝珀相继投入生产,哈罗德的公司仍然很快地在1931年结束营业。所幸劳力士接手哈罗德的设计,经过改良的Perpetualmovement恒动机心在同年问世,以专利360度旋转的恒动摆陀,加上高效率上弦能力,为后来的自动表树立制作标杆。
计时功能因战事而起
计时功能腕表的出现,大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行员脱离不了关系,后来在体育运动赛事中渐渐⻛行,并将这类腕表推至顶峰地位。专⻓于航空定时器的BREITLING百年灵,自然在这段历史中举足轻重。1915年百年灵创制出第一枚具备中央计时秒针以及30分钟累积盘的计时腕表,1923年首度将计时按键独立出来并获得专利,1934年第三代传人WillyBreitling为腕表加上第二个归零独立按键,成为现代计时腕表的基本样貌

搭载知名的Cal.30CH机 芯,浪琴18K玫瑰金飞返计 时 秒 表,制于20世纪60年代。

兼具计时和全历功能的爱彼腕表R e f . 7020,制作于1943年。
早在1910年就推出计时腕表,浪琴也是这类表款先驱之一,尤其1936年问世的第一个⻜返计时功能(Flyback)机心13ZH,以及1947年发表的30CH机心,为浪琴树立起崇高地位。在20世纪30—50年代,腕表的计时功能拥有了⻓足发展,今日耳熟能详的众多品牌都在那一时期进行了计时腕表的尝试,爱彼的第一只计时腕表便问世于1934年。
保护镜面装置出现

积家Grande Reverso Ultra Thin Duoface Bleu大型超薄双面翻转蓝面腕表。
战争和运动赛事除了促使计时腕表流行以外,也让如何防止表盘破碎成为重要议题。早期皆借鉴自猎表,在腕表上加个保护盖或者窗格式表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这样看时间总是不太方便。所以在蓝宝石水晶材质出现之前,有些极具创意的发明出现在腕表的世界里,首先是1926年卡地亚申请专利的Cabrioletsystem翻转系统,它利用一个支架将表壳抬起后,借由固定的中轴翻转,打造出Basculante翻转腕表。20世纪30年代江诗丹顿以百叶窗的概念,设计出以一个按键控制表盘扇叶开合动作达到保护作用的表款,并且直接以Jalousie命名。1931年因为⻢球运动的需求,积家设计出知名的Reverso翻转表壳,至今仍是品牌代表作,也是上述发明中最知名的例子。后来强化玻璃与蓝宝石水晶材质问世,这类做法便戛然而止。
飞行表风起云涌

劳力士蚝式腕表于1926年问世,这也是史上第一款防水腕表。
1925年10月,两位瑞士人申请了一种可防水、防尘的旋入式表冠专利,后来把该专利卖给劳力士,促成1926年劳力士蚝式表壳问世,同时揭开了腕表上天下海应付各种环境以及专业用途之序幕。20世纪20年代初期,一位美国空军军官构思出一种Hourangle时⻆腕表,利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与太阳的夹⻆,计算⻜机位置的经度,既简单又实用。包括万国、积家、江诗丹顿与百达翡丽等表厂,当时都投入制作这种表款,但其中最知名的是浪琴Lindbergh林白⻜行表。这款表采用了1927年首次⻜越大西洋的查尔斯·林白(CharlesLindbergh)设计的专利⻜行标尺,佩带起来专业感十足。

浪琴制于1931年的林白飞行表,精钢材质表壳内置C al.12L机芯。
相对于⺠用⻜行表重视功能,军用表则要求视读性、精准与坚固性能,万国表发表于1936年的大型⻜行员腕表52T.S.C.就是一例。这款军用⻜行表不仅有着天文台表的精准度,符合当时导航精密腕表的技术规格,并按照军事要求规格设计,所以至今万国表⻜行员系列表款依然是品牌主力。还有宝玑大师的后裔路易斯−查尔斯·宝玑(Louis-CharlesBreguet),也曾在⻜机制造业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产品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过重大贡献,后来公司被法国知名的达梭(Dassault)公司并购才告中止。因为这段因缘际会,宝玑在20世纪50年代为法国海军空战部队研制出TypeXX⻜行表,该表依据⻜行搜索需求打造,直到现在仍然广受喜爱。

万国表制于1940年,提供给德国空军的Ref.431 B UHR飞行表,精钢材质,表径达55毫米。
潜水表深度挑战
聊过天上⻜的,接着来看看水底游的潜水表。劳力士在1926年问世的蚝式表壳,虽然有横渡英伦海峡的壮举,但它毕竟只是一般防水而已,还算不上潜水表壳。对此,欧米茄迅速在1932年以一款Marine腕表回击,该表独特地以双层抽屉式表壳提高防水能力,并在1936年由美国探险家WilliamBeebe佩带该表下潜约73米深度,证明Marine堪称第一枚潜水表。随后1948年欧米茄标志性表款Seamaster问世,该表具备30米防水性能,而防水100米的Seamaster300却直至1957年才出现,在100米的竞赛中被劳力士超前四年。1953年劳力士发表潜水表界宗师级表款Submariner,成为首款防水深度达100米的潜水表,其旋转表圈搭配大型荧光刻度及指针,可方便潜水员读取下潜时间。同时期,宝珀则以法国精英潜水部队成立者BobMaloubier的设计为蓝本,推出防水约91.5米的FiftyFathoms五十噚潜水表。
带着腕表去旅行
20世纪40年代度过经济大萧条时期后,全球经济复苏加上⻜行器的普及,能够指示各地不同时区的腕表应运而生。日内瓦制表师LouisCottier,早在⺠用国际航线刚开展时,就设计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世界时区功能,而且该设计很快便引起百达翡丽、劳力士、江诗丹顿与卡地亚等多家表厂的兴趣,并制成各式怀表或腕表上市,这其中和LouisCottier配合最密切的是百达翡丽。百达翡丽从1937年开始推出世界时区表,表盘上以24小时盘搭配24个时区的城市名称,有些款式的中央还以珐琅彩绘地图点缀,是非常成功的腕表创作,所以某些早期表款经常是拍卖场的明星商品。另外,劳力士考虑到⻜行机师的需求,在1955年首创双时区腕表GMT-Master,一经问世就成为若干航空公司,包括著名的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指定表款,其瞩目特色为24小时刻度的双色调表圈,搭配中央第二时区指针,让操作简便而且读取时间极为方便。

劳力士首枚GMT-Master双时区腕表,24小时刻度的双色调表圈非常引人注目。
太空竞赛 实力比拼

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陆月球,Speedmaster也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只手表。Speedmaster总共进行了60次太空飞行任务,并登陆月球6次。
专业腕表的竞争不只局限于⺠航与军用航空,在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强的太空竞赛中,腕表同样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中最知名的当属欧米茄Speedmaster超霸表,它其实并非专为太空探险所开发,而是为了⻋迷以及赛⻋手追逐速度感所设计。1964年,NASA美国太空总署为执行“登月计划”向多家腕表制表商提出所需的表款规格与报价,结果只得到四家的回复。NASA对这些品牌的表款进行了一连串严格测试,三枚欧米茄的超霸表从中脱颖而出,顺利过关,它也由此正式参与到从1965年开始的太空⻜行任务中,并被冠以SpeedmasterProfessional超霸专业登月表之名。超霸不仅是登月表,还有很多的传奇故事和传奇表款。1970年4月17日,执行“阿波罗计划”中第三次登月任务的“阿波罗13号”⻜船,在距离地球20万英里的太空遭遇意外被迫返航,生死相托之际有赖欧米茄超霸计时表的14秒精准计时,令宇航员们精准完成一系列轨道纠正,使⻜船安全重返地球。这一传奇功勋使美国宇航局随后向欧米茄颁发“史努比奖”SilversnoopyAward作为表彰。总之,超霸一直是欧米茄最热销的表款之一。

1970年美国宇航局为表彰欧米茄对整个阿波罗计划的贡献,向欧米茄颁发了“史努比 奖”。2015年欧米茄发布超霸系列阿波罗13号史努比奖限量版腕表。
另一家以航天表闻名的品牌是中国的⻜亚达。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在整个任务过程中,中国“⻜天”第一人杨利伟始终佩带着由⻜亚达制造的“神舟五号”航天表。此前无论是美国航天员佩带的欧米茄、豪雅,还是苏联航天员佩带的Fortis航天表,全都是由瑞士生产,⻜亚达的“神五”是世界首只非瑞士制造的“记录太空时间”的腕表。
令人措手不及的石英风暴
其实日本SEIKO精工的石英表并非第一个挑战机械表地位的产品,早在20世纪50年代,瑞士就已经研发出来以电子导线驱动摆轮的第一代电子表。1962年时更是有大动作,百达翡丽与欧米茄等二十个品牌于瑞士Neuchâtel成立了电子腕表创建中心(CentreElectroniqueHorloger),希望集体研发出一个跨越世纪的未来机心,并且在1969年时推出第一只石英机心Beta-21。石英表利用电池来驱动石英振荡器,不仅精准度远胜机械表,制作成本更相对低廉。同一年,日本精工也推出了商品化的石英表35SQAstron,并且特意选择在1969年12月25日首卖,这一举动打响了石英表名号并且一举击垮了还没做好准备的瑞士表厂,开启了被制表业称为石英⻛暴(QuartzCrisis)的时期,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整个钟表市场都由石英表独霸。
保存实力励精图治

1972年Gérald Genta设计出第一款爱彼皇家橡树系列腕表。
有着数百年制表根基的瑞士表厂,当然不会懦弱无能地坐以待毙,在石英表⻛行的年代,依然有瑞士品牌努力开发新产品勇敢面对逆境,最好的例子是先后于1972年和1976年发表的爱彼RoyalOak皇家橡树系列以及百达翡丽Nautilus系列。这两款以精钢材质为主的高级运动表,以坚固的表壳结构搭配独特造型,为瑞士表的寒冬带来一股暖流。还有宝珀在机心大厂FrédéricPiguet支持下,毅然决然在1982年推出全系列机械表,也是带动机械表复苏的功臣之一。接着在1983年钟表市场中发生了更重要的事件,瑞士银行团代表NicolasG.Hayek接受当时瑞士最大制表集团ASUAG委托,策划执行反攻日本石英表的方案,推出价格更低廉、全塑料材质、自动化大量生产的SWATCH石英腕表,这款布满各式创意图案的低价石英表,被定义为艺术与时尚精品,发表后果然成功扳回一城,让瑞士制表业再次看⻅曙光。Hayek接着在1985年将濒临破产的ASUAG与SSIH公司整合为斯沃琪集团,集各家资源于一身,为瑞士制表业找到了与日本石英表分庭抗礼的契机。
集团化团结抗敌
斯沃琪集团吹起反攻号⻆后,1986年爱彼跟百达翡丽分别以全球首创超薄自动上弦陀⻜轮腕表和Ref.3970万年历计时腕表热烈回应。而最为精彩的1989年,百达翡丽为欢庆品牌成立150周年,特别为此历史里程碑打造多款杰作,包括Ref.3960将官式腕表以及Ref.3969昵称“独眼⻰”的跳时表,当然,还有必须被提及的具备33项功能的Caliber89超复杂怀表,它坐拥史上最复杂时计的称号,度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直到2015年下半年才被江诗丹顿所超越。Caliber89问世后,一举将百达翡丽的声势推向顶峰,众顶级品牌莫不起而效仿,钻研大复杂功能制作。于是宝珀在1992年发表1735大复杂功能腕表;万国表紧接着在1993年为纪念建厂125周年,推出品牌巅峰之作IlDestrieroScafusia“沙夫豪森战驹”腕表。1995年,百达翡丽Ref.5004双追针计时万年历表问世,虽然复杂度不及前者,但却堪称史上最成功、增值幅度最高的复杂功能腕表,拍卖会经常拍出近千万人⺠币的高价。1996年爱彼推出具备三问、追针、万年历跟月相功能的Cal.2885自动上弦机心,制作出品牌有史以来最复杂表款,为这波复杂功能竞赛暂时划上句点。

1986年爱彼推出全球首创超薄自动上弦陀飞轮腕表。

1991年,宝珀推出1735超复杂功能腕表,以致敬和纪念宝珀的诞生。当时这枚腕表被业内封为“表王”。

百达翡丽型号Ref.5004双追针计时万年历腕表,是拍卖会上增值幅度最高的表款之一。
机械创意与革新

英国制表大师George Daniels。
迎接21世纪前夕,各表厂从复杂功能转而开始精进机心结构与材质。1999年,欧米茄向英国制表大师乔治·丹尼斯(GeorgeDaniels)购买同轴擒纵装置(Co-axialescapement)的专利,改制成Cal.2500机心发表。2000年,劳力士为重新演绎CosmographDaytona迪通拿计时秒表,推出全新自制机心Cal.4130。同年,雅典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只装配硅质擒纵的样表,开创了机械机心材质革新之先河。其后又有多家企业踏足这一领域,如百达翡丽、劳力士、斯沃琪集团、积家、康斯登、芝柏等。2002年适逢爱彼皇家橡树系列问世30周年,品牌特地以一款皇家橡树概念表,展现多项研发成果,包含Alacrite602超合金表壳、蛇形避震陀⻜轮、动力质量指示器、表冠功能指示以及线形储能指示等。同年,ULYSEENARDIN雅典表也推出十足创新的Freak卡罗素陀⻜轮腕表,以机心底板为时针,整组双向擒纵装置为分针。百达翡丽于2011年开发出全套的硅晶体GyromaxSi摆轮、Pulsomax擒纵以及Spiromax硅游丝。2006年,爱彼转向传统思考,以18世纪detent棘爪式擒纵为蓝本,改制为爱彼独家擒纵系统,与硅材质的光芒,新、旧相互辉映。

欧米茄于1999年开始装置在Cal.2500机芯的同轴擒纵机构。

装配了硅游丝和带有钻石镀层的硅擒纵,连固定摆轮和擒纵叉的“双圆盘”也是硅质的。
超复杂功能竞争不停歇

爱彼皇家橡树系列大复杂功能腕表。
超复杂功能表的竞争在高级品牌之间从不停歇,爱彼早在石英危机刚刚结束的那段时期,便已启动对复杂功能的复兴,自1996年推出首枚大复杂自动上弦腕表开始,超复杂功能已经遍及旗下多个系列之中。2005年江诗丹顿为纪念创建250周年,推出Tourdel'Ile超复杂双面腕表,Tourdel'Ile正、反两面共可显示高达16项功能,仅生产七枚,当时定价八百多万元人⺠币。2006年,积家利用Reverso表壳的优势,创制出Reversograndecomplicationàtriptyque三面超复杂腕表,共具备17项功能,最厉害的是内部的一个精巧联动机构,在表壳回到定位时,机心便可推动底座上的万年历跟月相功能精确运转,以一个机心同时驱动着三个表盘上的功能,达成表坛创举。2008年,宝玑为保留贵重历史资产,仅凭借着极少的文件数据跟图像资料,成功复刻出编号1160"Marie-Antoinette"玛丽安东尼怀表。2013年A.LANGE&SÖHNE朗格和百达翡丽不约而同地发表了新款超复杂功能腕表,前者推出GrandComplication超卓复杂腕表,具备十项显示、八大功能,仅限量六枚。后者发表Ref.6002超复杂腕表,是以Ref.5002为基础加上手工雕刻以及内填珐琅和掐丝珐琅打造表盘的升级版本。创办于1839年的百达翡丽,在2014年为庆祝创建175周年,照例发表多款精彩巨作,其中一枚堪称表王的王者之作是GrandmasterChimeRef.5175大师弦音超复杂腕表。Ref.5175具备多达二十项功能,创新部分由包含报时闹钟跟日期报时等六大专利担纲演出,独特性则在于它是品牌首款不分正反面的双面可翻转腕表。

百达翡丽175周年纪念大作,GrandmasterChime Ref.5175大师弦音超复杂腕表。
一项源自1925年巴黎装饰艺术博览会的艺术运动,后来从法国开始影响全球并受到热烈欢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装饰艺术主张以直线条跟几何图案,表达自然之美。

Allgemeine Schweizerische Uhrenindustrie的简称,成立于1931年。早期以提供机械表机芯零件为主,曾是瑞士制表业最大的零件供货商。1970至1974年间ASUAG大幅成长,开始并购部份制表品牌,全盛时期拥有ETA、豪利时、浪琴与雷达等知名品牌。但之后受到石英风暴影响,在1982年左右跌至谷底,1985年由Nicolas G. Hayek将旗下品牌加以整合并入斯沃琪集团。
图说:浪琴在1931年为飞行家查尔斯‧林白制作的飞行定位腕表。

卡地亚的蓝气球系列灵感源自人类关于飞行的梦想与尝试。挣脱重力束缚愈飞愈高的蓝色气球幻化成凸圆表镜一侧美丽的蓝宝石表冠,承载了人类对于神秘美丽外太空的幻想与永恒向往,以及爱情所带来的绵绵不绝的力量和勇气。如今,蓝气球系列已经成为卡地亚的标志系列之一。
图说:Ballon Bleu de Car tier卡地亚蓝气球腕表。

百达翡丽与欧米茄等二十个品牌于1962年在瑞士Neuchâtel成立电子腕表创建中心(Centre Electronique Horloger),并在1969年时推出第一只石英机芯Beta-21。

2015年卡地亚推出的全新腕表系列。秉承“Simple is an Art”的理念,卡地亚Cle De Cartier系列以简约创新、简约轮廓、简约曲线呈现出触觉和视觉上的简约魅力。“Cle”在法语中意为“钥匙”,Cle De Cartier系列的全新表冠设计正犹如一把钥匙,令人联想起使用钥匙为钟表上链的古老传统。
图说:Cle de car tier系列自动上弦腕表。

或指方型跳时表,这类表款的主要特征是小时和分钟都采用数字盘显示,所以表盘上没有指针,只有两个窗口用数字显示时间。该机制于1880年代由制表师Josef Pallweber研制成功,并且提供给万国表用来制作怀表。因为上、下两个窗口的编排实在太适合方形表了,于是后来Pallweber授权给Cortébert表厂制作机芯,但简化为只有跳时,分、秒都用圆盘转动,方形跳时表于是誉为潮流,并被昵称为Cortébert watch。
图说:标准的20世纪10年代Cortébert watch,主要特征是小时跟分钟都采数字盘显示,表盘上没有指针,只有两个窗口以数字显示时间。
这枚超复杂功能怀表历经多位主人,最后一任表主David Salomons爵士将它捐给以色列博物馆,其后在1984年的一次展览之前被偷走,所幸在二十几年后再度物归原主。21世纪初,宝玑表厂在已故前总裁尼古拉斯·海耶克主导之下,单凭一张图和一些文字描述的技术文件数据,在2008年成功复刻出这枚玛丽安托瓦内特怀表,表盒以皇后钟爱的凡尔赛宫橡树制作,编号1160"Marie-Antoinette"怀表。

劳力士从生蚝得到灵感,制作出的第一款防水表壳。由四个部份组成,以表圈锁入有螺旋纹的中壳作为表身,底盖同样通过旋转锁紧的方式和表身连接,然后表圈和底盖内各有两个软金属密封圈以增加密闭性。表冠也同样利用此旋紧方式和表身相连,防止灰尘与水气从任何缝隙进入表壳。
图说:蚝式表壳是劳力士第一款防水表壳,它的结构方式,也成为后来防水表共同采用的标准规范。

在恒动机芯于1931年问世之前,自动上弦系统仍是撞陀式,上弦效率不高且过于精密无法量产。恒动机芯改良自John Harwood的发明,以专利360度旋转的恒动摆铊,加上高效率上弦能力,为后来的自动机芯树立制作标竿。
图说:改良自John Harwood的发明,劳力士恒动机芯以专利360度旋转的恒动摆陀,加上高效率上弦能力,为后来的自动机芯树立制作标竿。

巴西裔飞行先驱Alberto Santos-Dumont 向其友人制表师Louis Cartier 提出需要一只随时能查看时间的表。因此Louis Cartier 在1904 年设计出这只加上表耳及表扣借以连接表带,将表固定在手腕上的Santos 腕表。此款式也在日后成为第一款量产的腕表。 今年,卡地亚推出了全新的Santos de Cartier。隐藏在表带下的QuickSwitch 表带快速替换系统成为了这一切的最佳解决方案,它与表壳合二为一的隐匿机构,使得佩戴者可随心替换精钢、18K 金、小牛皮或是鳄鱼皮等不同材质的表带及表链。仅需花上几秒钟,通过轻轻按压表带或表链下方的开关,即可启动替换系统,无需任何额外工具。同时全新Santos de Cartier 卡地亚山度士腕表还配备有另一项创新技术,SmartLink——一种金属表链调节系统。它无需借助工具,即可便捷地调节金属表链的长度。配备SmartLink 的链节均安装按钮,将连接表链的螺丝取出,即可轻松地将链节卸除或安装上。
图说:卡地亚于1904年为Alber to Santos-Dumont打造的第一枚实用性能腕表。

全名为Société Suisse pour l’Industrie Horlogère,1930年2月时由天梭与欧米茄两大制表品牌合并而成。曾是瑞士第二大制表集团,在20世纪60年代初因赶上大量化生产低价腕表潮流而大幅成长。但随后受石英风暴冲击而濒临破产,在1985年由Nicolas G. Hayek将旗下品牌整合入斯沃琪集团。
图说:SSIH成立初期生产的抽屉式腕表盘上还刻着欧米茄与天梭的双商标。

借由直接触摸指针跟立体时标得知时间的表款,可供盲人使用,因此亦称盲人表。另外,因为当众看表是种不礼貌行为,所以用触摸方式读取时间也是种技巧性的看表方式。
图说:宝玑大师于1800年在巴黎的工坊制作,使用猎表壳的触摸表,1801年售予一位法国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