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导
【BaselWorld2018】表展首日,表圈老司机帮你把重点都划好了
百年灵展厅

< 1/3 >

剧变并不可怕,不断自我重塑直面变化而不畏惧,不忘揣摩变革与坚持的平衡而不迷失,未知不可预测,唯时间有答案。

写下的走心体会和专业观点,让你离有趣且真实的钟表更近一些。
这两年,制表业乃至整个社会交互形态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随着这种剧变,落在如小编这样战斗在前线的媒体人身上,最大的感受,粗略有两点。

1.以前白天拍摄看表晚上就可以吃饭休息,现在相信任何一家媒体,白天或晚上都得整点新媒体的活儿,而且内容要快要抓眼球但又不能一味求快图新鲜,需要在专业深度和形式趣味间做平衡。2.以前展馆内主要是经销商、品牌和媒体,现在明星特别多,包括网红潮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媒体,可能不是太懂表,但拥有巨大的粉丝群,带货能力强。

剧变并不可怕,不断自我重塑直面变化而不畏惧,不忘揣摩变革与坚持的平衡而不迷失,未知不可预测,唯时间有答案。以下是坚守在表圈的老司机们,在经历完巴塞尔首日的奔波,或许在晚饭时,或许在公车上,写下的走心体会和专业观点,让你离有趣且真实的钟表更近一些。
有传言说参展品牌数量减半,我觉得减半有点夸张,但减少三成真是有的。
今年表展最大的变化,当然就是“展馆”数量从七个减少到五个,更有传言说参展品牌数量减半,我觉得减半有点夸张,但减少三成真是有的。像是今年爱马仕和前两年的芝柏和雅典等出走SIHH,还有像迪奥和Fendi等品牌选择提前到Pre-Basel时间做活动而不参加巴塞尔表展。

这样一来,主展馆二楼Hall1.1的格局变化就很大,以前迪奥和爱马仕的展位现在当然都由其它品牌代替,比如Jacob&Co.占据原来爱马仕的位置,还包括一些原本在二号馆的珠宝品牌也搬过来了。

然后就是颜值担当之一的百年灵变化也特别大,相信肯定跟Georges Kern上任新CEO有莫大的关系。往年百年灵两大吸睛元素,包括让人热血沸腾的性感Party和最拉风的展馆水族箱布置今年都没有了,真是让人觉得有点沮丧。
巴塞尔表展是做生意的地方,宣传与社交都是其次的,今后或许会回归这一古典的传统吧。
今年第一天人很少,等着明天看究竟会有多少人来参加,恐怕人流少是肯定的。不过,今年的东西还是特别吸引人,最得我心的是劳力士与帝舵的可乐圈(红蓝表圈)GMT两地时表,感觉非常吸引人,我自己都想买。

从行业的角度看,帝舵联手劳力士从高端往下压,似乎有让行业重新洗牌的趋势。事实上,这些年来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在迅速改变,如何吸引未来的买家是各家必须解决的难题。在这方面帝舵新招迭出,体现传统制表业的睿智。

感觉当中,巴塞尔表展在我看过的二十年来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个人还是喜欢早年的光景,那时要直奔新闻中心拿纸质新闻稿,大家挤在简陋的中厅听美拉小提琴,然后到3平米的小展位上看新品,听着销售商说什么东西好,定多少只之类的话题。

巴塞尔表展是做生意的地方,宣传与社交都是其次的,今后或许会回归这一古典的传统吧。
世界各地的玩家都知道来这里能看见更完整的作品,当然也更有机会堵到制表师本人。
表展第一天我最想知道的其实是展馆二楼独立制表区的品牌会有什么变化。以往他们都只能挤在二号馆一楼Hall2.0里每个人只分到一张小桌子,现在各有各的Booth后果然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活力。

世界各地的玩家都知道来这里能看见更完整的作品,当然也更有机会堵到制表师本人。每个Booth前都人来人往,独立制表大师本尊忙进忙出,大家互相畅谈倾诉对高级制表的热情,就连久未参展的大师Vianney Halter也再次现身。

虽然今年无论参展品牌还是媒体都明显变少,但在这一区却感受到以前所没有的热络。
这确实是15年来我遇上最寒冷的巴塞尔表展。
今年表展第一日的大变化是巴塞尔不再春光明媚。明明是三月底,昨晚还在下小雪,虽然日间天气不太冷,但晚上又开始下雨了,4度的天气一个人走在街上可不是说笑的。这确实是15年来我遇上最寒冷的巴塞尔表展。

场外寒冷,场内却温暖满人间。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无论是品牌的朋友还是同业友好,当然还有时间观念的弟兄姊妹,见面一声问好,亲切的笑容,都叫人心头一暖。或许今年天气太冷,人情的温度特别令我感受深刻。
人流少了是没错,但品牌的出品,质素却不见得有下降。
原本以为今年巴塞尔表展参展品牌减少一半,气氛应该会被以往变得冷清。此外,表展前夕亦传来不少品牌高层的变动,也增添不少未知数。

开幕首天,甫走进会场,人流少了是没错,但品牌的出品,质素却不见得有下降。相反,在第一天参观了的品牌当中,总的来说定价较以前更相宜,换句话说就是性价比提高了。

另外,今年也不乏全新的自制机芯,例如宝齐莱的Manero Tourbillon Double Peripheral,新加入专利外缘框架镶嵌技术,取代表桥将飞行陀飞轮固定,售价却比2015年品牌首款陀飞轮(搭载非自制机芯)低接近快30%。第一天就已经有惊喜,你说怎能不对后几天充满期待?!
主展馆Hall1的Booth位置及品牌的天翻地覆
表展第一天所看到的最大变化,当属主展馆Hall1的Booth位置及品牌的天翻地覆了。自这两年开云集团和爱马仕易帜SIHH以及一众奢华品牌退出,Hall1馆空出了相当大的位置,于是主展馆一楼Hall 1.0和二楼Hall 1.1孰进孰出也是悬念迭起。

进入展馆,能够看到EDOX和康斯登家的一众兄弟首次亮相一号馆一层后部,而二层的变化更是令人意外,Jacob & Co.抢下爱马仕原来的地盘当属最大赢家,ETA和RONDA进入主展馆二楼Hall 1.1则仿佛放出了Baselworld组委会一丝别样的讯息。
变化对于我来说,既大而明显,也小而细微。
两年没来巴塞尔表展了,变化对于我来说,既大而明显,也小而细微。

比如人气没以前旺,大的方面讲,从走下电车到踏进主展馆,就会察觉到展馆、品牌、人流都有不小的降幅,而细微的感受是中午12点半走进新闻中心,发现竟然还能随意找到座位还有满档档的餐食供应可选,要是在以前这个点餐食上多少都是秒光的。

再比如数字化趋势,大的方面讲,更多品牌进一步地“触电”(加入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更多品牌采用触屏交互模式展示产品,而细微的感受是从品牌到服务台越来越少的纸质资料,记得三年前我上一次来巴塞尔还都必须带一个中号箱用来装纸质书和资料。

产品部分,基于这两年市场年轻化和消费升级化的大势所趋,变化本身并不意外,大部分品牌还是相当快速地做出反应,无论从高端到入门,各品牌都在尝试对接新兴的消费者,各家的新品总量没以前多,但不乏新的概念、机芯、及设计。而惊喜且值得欣慰的是,从今年的新品看,这些对接都并非盲目,新尝试更多都还是基于自己品牌的传统和文化,方式和手段革新,精髓和内核在保持。
今年巴塞尔恐怕是明星来的比较多的一届吧!
今年巴塞尔恐怕是明星来的比较多的一届吧,品牌对明星的重视和对明星效应的认可,体现了品牌对拓展更年轻群体的期望。在表款设计上,复古和经典的感觉重一些,材质和色彩的选择更丰富也更精准,所以尽管创新不多,但绝对不乏出彩之作。

相较于前届表展,今年还有个特点是媒体和参展品牌减少了,这或许也是当前中国市场的一个缩影。稳中见好大概是最大的感觉,品牌开始更加沉稳的开拓中国市场,而消费者同样也是在稳步回升,随着他们对钟表认知度的提高,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消费群级加入购表人群中。

上一篇
【BaselWorld2018】在巴塞尔表展看完上千只新表后,集众人之力以最快速度列出了一份“必买+想买”清单(上)
返回列表
下一篇
硬刚巴塞尔魔鬼行程,钟表编辑都带了哪些“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