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导
金雕工藝之雕刻內填篇
2014-03-17
借助代代相传的各种古老工艺,卡地亚的腕表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出任何或现实或虚幻的艺术境界。

< 1/3 >

作为日内瓦地区自古流传的顶级装饰技法,珐琅中也常常运用到雕刻工艺与技法。甚至,有一种传统珐琅工艺更被直接冠以“雕刻内填珐琅”(champlevé)的称谓,由此亦可见雕刻在这一工艺中的重要性。

兼容并蓄的雕刻内填
撰文:Allison王威

作为日内瓦地区自古流传的顶级装饰技法,珐琅中也常常运用到雕刻工艺与技法。甚至,有一种传统珐琅工艺更被直接冠以“雕刻内填珐琅”(champlevé)的称谓,由此亦可见雕刻在这一工艺中的重要性。采用雕刻内填珐琅技法时,第一步便是将需要填入珐琅的图案雕刻在胎体上,使之形成凹入的小格,而后则以细毛笔将珐琅填入,再视颜色、温度、图案的变化进行反复多次烧制,方可完成。金雕师与珐琅师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完成雕刻内填珐琅成品的重要前提,且二者均需付出高度的创造力,因为两位工匠的技术对作品良莠的影响同样巨大,尤其是采用透明雕刻珐琅技法时,如何让胎体上的雕纹更加直观而自然地显现,也是彰显金雕师与珐琅师间契合度完美与否的关键所在。

金雕师依据需要完成的设计草样在表壳或表盘等胎体上进行镌刻,成品后图案上会留有凹凸不平的轮廓。其中凸出的纹路被称为阳纹,被挖空的凹槽称为阴纹,而阴纹则是需要填入珐琅釉料的部分——尽管我们无意夸大在雕刻内填珐琅制作过程中金雕师占有着更大比例的重要性,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法文中被称为“taille d’épargne”的阴纹部分,它的边缘必须尽可能清晰,以达至雕刻内填珐琅所最追求的立体感,而这其实正需要金雕师必须在雕刻过程中便假想出成品效果,并最终凭经验决定这些阴纹的深度以及宽度。在温度超过摄氏800°的烧窑中,珐琅会在很短时间 (40-60秒) 内就会融化,当其一旦成为液态,便与金属胎体黏合在一起。但因为珐琅在烧制时体积会缩小,因此后续还必须经过多次填料及烧制,才能让色彩达到最佳状态。烧制完成后,珐琅多半会高出胎体,因此必须使用磨石与水把珐琅层磨平,磨平珐琅层的同时,也会把珐琅表面雾化,所以它得要再经过一次窑烧,将表面烧结成亮面,恢复成原本的亮丽光泽。

事实上,因烧制过程中混合不同金属氧化物,因而会生成两种不同的珐琅,一种是不透明珐琅,会让人完全看不到胎体;另一种则是透明珐琅,透过它仍然可以见到胎体,雕刻内填珐琅显然属于后者。当然雕刻内填珐琅也并非来自于纯粹的手工金雕,采用前文中提到的机具金雕同样可以施为。大胆而唯美的构图加之种类与色彩丰富的珐琅,即可塑造出浩瀚而多变的装饰效果。雕刻内填珐琅技艺至今亦仅为少数品牌所掌握,这同样因为深谙此类技术的宗匠甚至技师的稀缺。但所幸通晓此类技术的品牌在有限的人员配置下,除进行必要的发掘与保护,更不断尝试加以创新,故时值今日的雕刻内填珐琅技术仍有不断推陈出新、日新月异。
金属雕刻之雕刻内填
梵克雅宝的浪漫诗意
向以作品中极尽细腻的艺术化情趣彰显普世审美价值的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在雕刻内填珐琅乃至包括黄金雕塑与雕刻、珍珠母贝雕刻以及宝石雕刻与镶嵌等众多雕刻领域中均极有建树。而目前与之合作最为紧密的雕刻大师,则是2007年时雕刻了Lady Arpels Féerie(仙子)诗意复杂功能腕表、并在日内瓦拥有自己的独立工坊的Olivier Vaucher。Olivier Vaucher出身于一个迄今已有300年历史的制表家族,在位于La Chaux-de-Fonds的应用艺术学院攻读雕刻艺术,并在此后于“日内瓦最好的工作室”Blum & Züllig接受全面的技艺培训后,Olivier Vaucher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在与梵克雅宝展开默契合作后,逐步引入了更为精妙的石刻与嵌石工艺,并在后者的诸多作品中有所体现。

事实上,作为珐琅技艺的一种,以雕刻所展开的内填珐琅技艺实在堪称千锤百炼的微缩艺术精品。不仅雕刻师、珐琅师和镶嵌师需共同努力,度过可能长达数月之久的精心雕琢过程,前期对于材质的遴选甚至珐琅的获取均需沿袭严苛而古老的旧有传统:例如,用以获取珐琅的主要材质硅粉是在玛瑙研钵中以手工导致而成;而用以装饰微型图案时则必须采用紫貂毛画笔或针尖,以达成巨细靡遗的视觉效果。此外,由于雕刻师和镶嵌师经常需要面对的介质都是直径仅为十数或数十毫米的表盘,且其中用以组成图案的零部件不仅涉及到石英、碧玉和硬宝石等各种各样的硬度与质感,其厚度更常常仅有1毫米,用以施为的空间几乎肉眼不可分辨。因此从事内填珐琅工艺制作的雕刻师不仅需掌握登峰造极的眼力、掌握不同材质需要配合的不同力道,还需面对至少3个月以上的硬性时间制表才能完工。
属雕刻之雕刻内填
卡地亚打造瑰丽天堂
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的是,通常在雕刻内填珐琅领域有所建树的品牌,或者说,有能力制造采用雕刻内填珐琅技艺的腕表的品牌,通常都在珠宝制造与设计领域享有大名,二者间显然具有着极强的因果关系。而CARTIER卡地亚便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借助代代相传的各种古老工艺,卡地亚的腕表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出任何或现实或虚幻的艺术境界。例如,在2011年推出的一款、隶属于Santos 100系列的中号女用腕表中,卡地亚的雕刻师与珐琅师不仅采用了10片珍珠母贝镶片,9种珐琅色彩,20颗粉红宝石、蓝宝石和大量圆钻镶饰整件作品,甚至表盘中一体化成型的大明火内填珐琅蜂鸟与花朵的图案还被进一步扩展至表壳之上,这种跨越两种媒质仍能不失图案本身表现力与美感的技艺,绝非那些从未在珠宝领域中享有话语权和悠久历史的品牌可为。
属雕刻之雕刻内填
真力时哥伦布飓风“Grand Voyage”腕表
真力时哥伦布飓风“Grand Voyage”腕表可谓集结了多种雕刻工艺的大成。其正面以金胎白色珐琅盘彰显出凌驾于复杂功能导向之外的细节审美情趣,并与表背的设计风格遥相呼应。而背面表盘则以雕刻和内填珐琅呈现表款所纪念之对象、著名航海家哥伦布的相关元素。在邻近表背8点位的前景画面里,以金雕工艺塑造的哥伦布形象跃然其中,其后结合有内填珐琅和金雕工艺的船只则惟妙惟肖地勾勒出哥伦布1492年首航时乘坐的旗舰圣玛利亚号的造型,细腻精湛的雕刻工艺甚至使得缆绳的编制纹理和船上的旗杆、锁具等均清晰可见,而船上的风帆与旗帜则利用内填珐琅工艺:工艺师首先需将船帆和十字图案雕刻出凹陷,然后分别填入不同色泽的珐琅进行烧制。略略突起的风帆与立体感十足的金属雕刻相互结合,再加之6点位水平重力装置的自然转动,帆船如同在海面上乘风破浪、徐徐前行。

属雕刻之雕刻内填
帕玛强尼取自热带雨林的灵感
较之真力时哥伦布飓风“Grand Voyage”腕表以雕刻工艺完成的淋漓尽致的细节刻画,帕玛强尼2013年末的压轴大作TECNICA PALME腕表则选择依靠相对抽象的表达方式,来展现雕刻所能实现的另一种意境。在这一同时结合了陀飞轮、三问、万年历和计时等四项复杂功能,并以来自热带雨林中的棕榈树为灵感的作品中,雕刻内填珐琅技艺再度成为表款上最具视觉魅力的特征。为还原棕榈树叶的原貌,帕玛强尼采用由白金和钯特制的两种合金板,二者均可镀以珐琅,但其一用于表盘,另一种则用于双层表底盖。雕刻师依据图案首先对这些极其平滑的合金板进行镌刻,再由工匠绘上珐琅。镌刻过程需令合金板呈现出纹理及图案,以使珐琅能从多个层面反射出光芒。此外,在对表底盖进行雕刻时,雕刻师还需利用浅浮雕工艺使树叶一片片呈现出独立浮动的效果,并以此令最终成品诠释出三维效果的立体感。在经过镌刻、布满纹理的表底盖上,只要有角度有浮雕的地方,就会有光芒反射出来,令珐琅几乎无时无处不熠熠闪光。色彩虽浓厚但仍不失剔透感:珐琅包裹下,雕刻的每一处绝妙细节都清楚可见,给人以立体景深感。这样的工艺组合让这种罕见的蓝色调丝丝入扣,让整件作品在艺术表现力上实现了完美平衡。
其他雕刻工艺之珍珠母贝雕刻与浮雕凿刻
爱马仕Arceau Pocket Promenade de Longchamp怀表
珍珠母贝雕刻,一种可以顾名思义的工艺技法,但相较于金属雕刻所针对的金属材质本身的可塑性,珍珠贝母雕刻对于刀具的选择和力度的掌握无疑更为细致。首先,脆弱的珍珠母贝不具有如金属般的强大受力度;此外有鉴于珍珠母贝本身的结构特性,在对其进行雕琢时还需避免发生切片式的横向断裂,因此,在对珍珠母贝材质进行雕刻之前,细致的打磨是必要的工序。它可以使珍珠母贝本身更加平整、纹理和受力面更加规则。至于浮雕凿刻技法,则大致相当于此前提到的大马士革镶金。热衷于以撷取自丝巾中的设计图案为表盘灵感的HERMES爱马仕,在2011年推出的Arceau Pocket Promenade de Longchamp怀表中,便曾同时将上述两种不同的雕刻工艺运用于其中。以还原Philippe Ledoux为品牌设计的“Promenade de Longchamp”方巾的独特立体感。在直径43.2mm的18K白金表壳的包容下,雕刻师特别选用天然灰蓝色珍珠母贝材质,以营造与画面主题相符的意境空间;而以浮雕凿刻技法塑造的图案虽然仅占据表盘的中央部分,但无论昂首待行的马车、以及骏马上轻吻贵妇的年轻绅士,甚至人物的姿态、马车的层次感甚至骏马的动感,均可谓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其他雕刻工艺之单色雕刻与Ramolayé镂雕
雅克德罗的光影与色彩游戏
单色雕刻工艺与Ramolayé镂雕工艺均为2011年时JAQUET DROZ雅克德罗的首创,并率先呈现于当年的表款中。前者可用于在同色系中彰显具有趣味性的视觉效果,后者则更具装饰艺术之风。完成单色雕刻工艺首先需将表盘浸入化学溶剂中,以使之表面附着上均匀且色泽完美的黑色涂层,再对表盘中各部件进行整体切割,以完成其布局中的视觉反差。此后则需借助刀具小心雕出表盘中时标、刻度和其他细节的轮廓,并在必要时予以磨砂处理,而大致成型后反复进行后期完善和精细的局部处理。尽管最终呈现出同一色调但却明暗交错的观感,然而色彩上的相近性却使单色雕刻工艺极易造成雕刻时的误差,因而对于雕刻师的眼力显然是个极为重大的考验。Ramolayé镂雕工艺亦近似于珍珠母贝雕刻,但前者除依据艺术规则进行规律性的切割外,还要更多依赖于材质本身天然的厚薄程度在凹凸处加以雕琢,以使成品具有如玉石浮雕般的装饰效果。
其他雕刻工艺微雕
高珀富斯的迷你小宇宙
貌似与腕表设计毫无关联的微雕艺术, 在2 0 1 3 年的S.I.H.H.中被GREUBEL FORSEY高珀富斯首先加以引入。在一个名为Art Piece 1的作品系列中,品牌创始人Robert Greubel和Stephen Forsey为其表冠安置了可提供23倍放大倍率的微型显微镜,用以展示由世界著名微雕艺术家Willard Wigan创作的微雕艺术品,而Art Piece 1所特别搭载的、高珀富斯经典的30度双体陀飞轮,则可在呈现复杂功能的极致工艺和技巧之外,确保该表款在走时上的准确性。生于1957年的英国艺术家Willard Wigan曾创造出全世界最微小的雕塑。在显微镜下,加上身体的严格配合,就在仅仅数微米之间,Willard Wigan以黄金、毛发或稻米为材料创作雕刻。他必须要减慢呼吸和心跳,从而让他可以在两次心跳之间完成雕刻动作。透过Art Piece 1位于表冠顶端的显微镜,即可以欣赏到由Willard Wigan重新演绎的著名人物和广为流传的不朽作品,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自由女神像和南非首位黑人总统纳尔逊.曼德拉。而钟表与微雕同样作为微观精密世界的内涵亦于个中完美相融。

上一篇
2014BASELWORLD现场报导03/27
返回列表
下一篇
雕刻时光之金属雕刻篇